- · 《电气技术与经济》刊物[06/30]
- · 《电气技术与经济》征稿[06/30]
- · 《电气技术与经济》投稿[06/30]
- · 《电气技术与经济》栏目[06/30]
动力工程论文_电转气地质储能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摘要:电转气(power-to-gas)是一项将电能转化为高能量密度可燃气体的化学储能技术,该技术与地质储能相结合,有望满足未来大容量储能需求,并成为未来有效储能技术选择之一。
文章摘要:电转气(power-to-gas)是一项将电能转化为高能量密度可燃气体的化学储能技术,该技术与地质储能相结合,有望满足未来大容量储能需求,并成为未来有效储能技术选择之一。电转气地质储能技术中涉及电离制氢、甲烷化、二氧化碳(CO2)地质储存、人工合成甲烷(CH4)地质储存4个阶段。由于电转气地质储能技术发展处于初步阶段,且涉及多个技术环节,对其技术整体的经济性分析相对较少,有必要对电转气地质储能技术的经济性展开分析,便于探索电转气地质储能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潜能。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调研,首先,对电离制氢与甲烷化过程展开技术经济性分析;随后,分别对CH4与CO2地质储存的技术经济性展开分析;进而,将整个流程不同工况下的成本估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与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进行技术经济对比,明确了电转气地质储能的技术成本;最后,针对该技术在中国应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碱性电解液电解技术(alkaline electrolysis, AEL)目前因较低投资成本更具优势,大约为7 850元/kW;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聚合物电解质膜技术(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PEM)的投资成本有望于2050年降低至约为当前AEL技术投资成本的一半;生物甲烷化及催化甲烷化中的三相甲烷化技术仍处于实验和示范阶段,而催化甲烷化中的绝热固定床甲烷化技术因为已有较成熟的商业应用更具技术优势,其技术成本有望于2050年降低至目前的50%~60%;CH4地质储能设施的开发成本变化浮动很大,因为这些成本受储能类型及各项特性参数的影响。基于文献数据可知:CH4地质储能中含水层储能与枯竭油气田储能的投资成本相当,在1.88~3.30元/m3范围内浮动;盐穴储能相对投资成本较高,约为含水层储能、枯竭油气田储能技术的两倍;CO2地质储存成本变化范围很广,除个别高成本案例外,储存成本通常低于41.37元/t,其中储存成本在3.38~41.37元/t之间的具有很大潜力。从整体技术经济性来看:人工合成甲烷发电成本比传统化石能源(如天然气)发电成本高出很多,相较于化石能源发电不存在竞争性,但与当前太阳能热电厂发电成本相当;相较于目前处于应用阶段的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电转气地质储能技术仍需要相当的投资成本。当前,电转气地质储能在中国应用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电离制氢与甲烷化技术的创新,系统能效、地质储能模式、选址模型等方面的优化,与现有储气库、天然气管网、电网结合方法的优化以及低碳政策的积极影响等,都将提升电转气地质储能技术在中国应用的可能性。
文章关键词:
文章来源:《电气技术与经济》 网址: http://www.dqjsyjj.cn/qikandaodu/2022/0118/1244.html